在線水中油檢測儀的電極檢測易受氣泡干擾,氣泡附著在電極表面會阻斷檢測光路或改變電極與水樣的接觸狀態,導致測量值波動、響應延遲甚至數據失真。解決氣泡干擾需從預防氣泡產生、消除已有氣泡及優化檢測環境三方面構建綜合方案,確保電極始終處于穩定的檢測狀態。 
水樣傳輸管路的設計應避免直角彎頭和突然變徑,采用曲率半徑≥10 倍管徑的弧形彎頭,減少水流擾動形成氣泡;泵類設備需選擇低剪切力的蠕動泵或離心泵,降低葉輪旋轉產生的空化效應,泵的安裝位置應低于取樣點,利用液位差形成穩定水流,避免負壓吸入空氣。預處理單元需設置脫氣裝置,如在進樣管路中加裝螺旋脫氣盤管(盤管傾斜角度 5°),水流在盤管內緩慢流動時,微小氣泡會聚集上升至頂部排氣口排出;若水樣含氣量較高,可在脫氣盤管后串聯真空脫氣裝置,通過負壓(0.02-0.05MPa)進一步去除溶解氣體,脫氣后的水樣需經緩沖罐穩定壓力后再進入檢測單元。 電極表面可采用疏水涂層處理(如聚四氟乙烯涂層),降低氣泡附著力,使氣泡在水流沖擊下自然脫離,涂層需定期檢查完整性,出現磨損及時修補。在電極附近設置微型攪拌裝置(如磁力攪拌子,轉速 50-100r/min),通過溫和攪拌產生局部水流,阻止氣泡長時間附著;攪拌強度需嚴格控制,避免過度攪拌重新引入氣泡。部分儀器可集成自動清潔功能,每 30 分鐘用高壓純水(壓力 0.1-0.15MPa)對電極表面進行 10 秒沖洗,水流呈 45° 角斜沖電極檢測面,利用沖擊力清除附著氣泡,沖洗后需靜置 1 分鐘再檢測,防止沖洗產生的新氣泡干擾。 電極檢測面需設計為傾斜角度(15°-30°),氣泡在重力作用下會沿傾斜面向上移動,難以停留;電極表面可加工微米級凹凸紋理,改變氣泡附著的受力平衡,降低附著穩定性。檢測單元的安裝位置應選擇在管路系統的低點或水平段,避免安裝在管路高點(易聚集氣泡)或泵出口附近(易產生湍流氣泡);若安裝在垂直管路上,需確保電極檢測面朝向水流方向,利用水流持續沖刷減少氣泡停留。檢測池內部需設置導流板,引導水樣平穩流過電極表面,導流板與電極的間距控制在 5-10mm,形成穩定的層流狀態。 儀器需增設氣泡檢測模塊(如紅外傳感器),當監測到電極附近氣泡濃度超過閾值(通常對應光強波動>5%)時,自動暫停檢測并啟動排氣程序 —— 打開檢測池頂部的排氣閥釋放聚集氣泡,同時降低水樣流速至正常流速的 50%,待氣泡排出后恢復正常運行。通過軟件算法對檢測數據進行濾波處理,當連續 3 個數據點波動超過 ±3% 時,判定為氣泡干擾并自動剔除異常值,采用前后 10 個穩定數據的平均值作為有效結果,減少波動對最終值的影響。定期校準氣泡干擾補償系數,通過在已知濃度的油樣中通入不同量氣泡,建立干擾程度與補償值的對應關系,儀器根據實時氣泡量自動修正測量結果。 每日檢查脫氣裝置的排氣口是否通暢,若發現排氣量減少,需拆解清理內部濾網(可能被油污堵塞);每周用顯微鏡觀察電極表面,若存在難以清除的氣泡殘留,需用專用清潔劑(如弱堿性表面活性劑)浸泡電極 10 分鐘,去除表面油污及生物膜,恢復疏水性能。定期校驗管路壓力與流量,確保系統無泄漏(泄漏會吸入空氣產生氣泡),壓力波動需控制在 ±0.01MPa 以內,流量穩定性偏差不超過 ±5%。通過以上措施,可將氣泡干擾導致的測量誤差控制在 ±2% 以內,保障在線水中油檢測儀的長期穩定運行。
|